1. 什么是RFID?
RFID是射頻識別技術,它主要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,并可讀寫數據,但僅僅是單向的讀取。RFID有低頻)、高頻(13.56Mhz)、超高頻、微波頻段等,頻段不同,導致功率不同,導致傳輸的距離不同。
2. 什么是NFC?
NFC又稱近距離無線通訊,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訊技術,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資料傳輸,在十公分內交換資料。這個技術由非接觸式射頻識別(RFID)演變而來,由飛利浦半導體(現恩智浦半導體)、諾基亞和索尼共同研製開發,其基礎是RFID及互連技術。近場通訊是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,在13.56MHz頻率運行于20公分距離內。其傳輸速度有106 Kbit/秒、212 Kbit/秒或者424 Kbit/秒三種。目前近場通訊已通過成為ISO/IEC IS 18092國際標準、EMCA-340標準與ETSI TS 102 190標準。NFC採用主動和被動兩種讀取模式。
3. 區別于和關系
NFC可以看作是RFID的子集,用的是RFID的高頻(13.56MHz)的標準。
轉載請注明:NFC之家 » RFID和NFC有什么區別和關系?